根據最新的研究文獻的回顧,美國絕育委員會建議,只要年紀滿四個月大以上,就可以合理且安全的進行絕育手術。由於絕育手術前仍建議先完成基礎的預防針注射,因此實際可以進行絕育手術的時間,常會落在五到六個月齡之間。
需注意的是,體型大小不同、品種與性別不同,可能會影響到建議的絕育手術時間,例如中大型的米克斯犬,為避免造成骨頭發育問題,會建議在11個月之後再進行絕育;而母的黃金獵犬,根據近期研究,甚至是不建議進行絕育手術。因此實際適合的絕育時間,仍應與您的獸醫師討論後再決定。部分相關問答也可以參考下文的Q&A。
是不是一定要幫狗貓絕育?這個問題可以由兩個面向來討論,一個是絕育對犬貓健康的好處;另一個是目前台灣的法規,其實有規定飼主必須幫狗貓絕育。
先從健康的方面來討論,在母犬和母貓,絕育都可以降低乳腺腫瘤的發生機率,研究證實,如果能在動物第一次發情前(犬、貓)進行絕育手術,則幾乎可以完全消除乳腺腫瘤發生的風險。但假如在第一次發情與第二次發情之間才進行絕育,風險降低的效果就比較不顯著,但仍有幫助。
絕育手術也可以根絕子宮蓄膿的發生。子宮蓄膿在母犬是非常常見的疾病,即使進行手術治療,仍有近兩成的的死亡率。根據研究,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母犬在十歲時可能發生子宮蓄膿,比例非常高。因此絕育對母犬、母貓來說,確實有健康上的好處。
公狗的睪丸腫瘤、良性攝護腺腫大為常見的疾病,絕育後也可以能根絕、或降低風險。不過比起健康上的好處,公犬和公貓絕育後,影響更多的是行為上。例如公貓常見的亂尿、攻擊行為,有機會在絕育後減少;絕育也可以減少公狗標記尿、吠叫、及攻擊性等狀況。不過,行為問題在絕育後並非一定會改善,行為問題影響因素眾多,應再與獸醫師討論。
須注意,在不同品種和體型的狗貓,進行絕育手術的利弊可能不同,請與您的獸醫師討論再做決定(或可見後文Q&A了解部分訊息)。
另一個影響是否決育的因素,就是法規。台灣的動物保護法,有要求狗貓應該進行絕育。可以參考動物保護法第22條第三項:「第一項業者以外之特定寵物飼主(指一般飼主)應為寵物絕育。」如果犬貓因為身體狀況或其它原因不適合絕育,需取得獸醫師證明,才能向動保處申報。
在過去,許多人會擔心過早絕育公貓,可能影響到生殖器發育,導致動物成年後會比較容易發生貓下泌尿道症候群(FLUTD)。部份的人為求謹慎,甚至建議公貓十個月大或一歲以後,再進行絕育。
不過,已經有不少研究破解這個迷思。例如Root Kustritz等人於1996年研究發現,即使公貓進行絕育的時間比傳統建議的年紀更小,也不會影響貓咪長大後尿道的直徑大小;而Spain等人於2004年進行了一個長期的回顧性研究,結果發現在性成熟年齡以前就絕育的公貓,發生貓下泌尿道症候群(FLUTD)的風險反而更低。因此,推遲公貓絕育年齡到性成熟(八到十月齡以前)之後,並沒有必要。
母狗發生漏尿問題,發生率大約是在3%左右。而有絕育的母狗,未來發生漏尿的可能性,會比未絕育的母狗高。推測是因為和絕育後身體的賀爾蒙變化,影響到尿道括約肌有關。而除了絕育以外,體重較重、特定品種犬、年紀較大的母狗,發生漏尿的可能性也比較高。
不過,絕育導致母狗漏尿發生率增加,比較是影響中大型犬,對小型犬影響不大。Byron等人於2017年做的研究,認為在體重小於25公斤的母犬,是否絕育,其實並不影響未來漏尿的發生率。
在米克斯犬和大部分的品種犬,可以用預估的成犬體重,來建議絕育的年齡。成犬體重高於20公斤的犬隻,如果絕育時間小於一歲,會增加未來關節疾病的發生率,包括髖關節、十字韌帶等疾病,因此會建議至少一歲後再進行絕育手術。成犬體型大於40kg的公犬,甚至建議兩歲後再進行絕育手術。
不過,在不同品種,絕育對動物的影響可能不同。Benjamin Hart等人在2022年,根據各種文獻回顧,提出了35種品種犬的建議絕育時間。有一些特殊狀況,會不符合前段提到的規則,例如黃金獵犬:公黃金獵犬為了避免關節疾病,如同上述原則,會建議一歲後在絕育;但母黃金獵犬絕育後,因為可能增加癌症生風險,就不建議絕育;同樣的,母西施雖然體重輕,但因為該品種太早絕育會增加腫瘤風險,反而建議兩歲後再進行絕育。詳細的絕育建議,可以再與您的獸醫師討論。
一些比較謹慎的獸醫師,可能會要求體型較大的品種公貓,要到一歲以後再進行絕育。這是因為,貓有一種疾病稱作:自發性的股骨近端生長板骨折(Spontaneous femoral capital physeal fractures)。這種案例非常罕見,但研究發現患病的貓咪,幾乎都是公貓,且大部分都是性成熟前就絕育了。在這些患病的個案中,貓咪的體重都比較重,而且暹羅貓比例較一般貓多。部分研究人員推測是因為絕育後貓咪熱量需求降低,暹羅貓本來體重就較重,加上飼主沒有注意控制餵食量,貓又過胖,才會進一步造成骨頭負擔。
那麼,是否體型較大的品種公貓,就一定就要年紀大一點再絕育?這部分還是要看飼主能否有紀律的餵食貓咪,再進一步決定。假如飼主有信心,能控制好動物絕育後的體重,一樣可以在性成熟前就進行絕育手術。
麻醉不可能零風險,但可以盡量將風險降到接近零。
在麻醉手術前,會建議依照動物的情況,安排適當的檢查項目,來評估動物是否適合麻醉。除了基礎的外觀檢查、觸診、聽診以外,也可以進行更深入的血液檢查和影像評估等。根據術前檢查的結果,獸醫師可以進一步和您討論動物的麻醉風險高低,並依照檢查結果,選擇最適合您動物狀況的麻醉藥物以及麻醉方式,進一步降低麻醉風險。
本院有設有完整的血液檢查設備,可以確認動物肝、腎、血小板等等與麻醉相關的指數,並能藉由心臟超音波和心電圖等儀器,進一步評估心臟狀況。在麻醉時,本院備有不同特性的麻醉藥物,以及氣體麻醉設備,可以根據動物狀況選擇最安全的麻醉方式。在麻醉過程中,會全程以生理監視器監控動物麻醉時的心跳、血氧、血壓、及心電圖等,並依麻醉情況調整。其中的細節,都可以再與您的獸醫師進一步討論。
必須注意,麻醉不可能完全零風險,例如動物對麻醉藥物是否會過敏,就無法藉由檢查預先發現,飼主必須要能了解風險雖低但仍存在,獸醫才會進行麻醉與手術。那麼,如果已經經過仔細的麻醉前檢查,確認動物健康,仍發生麻醉併發症的機率多大?平均來說,大約 1000隻動物會有1隻因麻醉出現狀況。根據Christophe Bille等人在2011年調查了3546隻全身麻醉的犬貓的研究,發現其中風險等級較低的健康犬貓(包括肥胖、年老但身體健康者),有0.12%的比例因麻醉併發症死亡。
總之,配合術前檢查和麻醉方式等調整,可以盡量將風險降到接近零。更多細節可再與您的獸醫師諮詢。
若動物狀況適合,本院會盡量以最小的傷口,來進行您寶貝的絕育手術。小傷口的好處,可減少術後疼痛、縮短手術縫合時間,術後照顧起來也更容易。一般來說,一歲以內的母貓或小型犬,於本院進行絕育手術,傷口長度可以盡量控制在2.5公分或以內(約等同五元硬幣寬),如下圖所示。
並非每隻動物都適合以小傷口絕育。如果您的動物是中大型犬,或有以下狀況,基於手術安全等考量,則不能以小傷口手術:特殊狀況包括動物正在發情、肥胖、中年老、曾經生產、曾經剖腹產、懷孕、有卵巢囊腫或其它子宮病變等。在以上狀況,因為動物子宮太大、血管密度高等,不建議以小傷口完成手術。實際傷口大小,仍須在手術當下,由施術獸醫師判斷才能確定。
本院進行絕育手術,都會給予適當的止痛藥物,並盡量縮小手術傷口,減少動物術後疼痛。
在經驗上,大部分犬貓絕育,麻醉退了以後,活動力和食慾就可以恢復至和術前差不多,不會有明顯疼痛的反應。少數比較怕痛的動物,可能前一兩天會感覺比較慵懶,大多不超過三天就會完全恢復。
如果還是擔心犬貓術後疼痛,本院也提供飼主選擇,可以自費使用更高階的止痛藥物。
絕育手術後不需住院(不論公母),手術當天麻醉退了,就可帶動物回家照顧,後續按時間回診確認傷口即可。術後照顧簡單且安全,詳情可再與獸醫師討論。
院長何醫師有多年在湖光動物醫院執業,湖光一直致力於流浪動物絕育減量計畫。同時,自執業至今,也不間斷的參與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、相信動物協會等團體舉辦的下鄉絕育等絕育計畫。於台北執業時,也曾任職於相信動物協會,擔任絕育手術醫師。
估算至少累積近萬隻犬貓的絕育經驗,經驗涵蓋各種體型範圍、及各種困難的手術情況,包括在動物發情、懷孕、哺乳、產後、肥胖、年老等情況下進行手術,皆能穩定、快速、安全的完成絕育。您可以放心將您的寶貝交給本院醫療團隊。
母犬母貓在發情期(與發情期前後一段時間內),子宮卵巢等組織的血管密度會增加,增加手術難度與出血風險,因此最佳的情況下,會建議避開發情時間,再執行絕育手術。那如果動物正在發情,應該何時預約手術比較適合?
母犬建議發情結束兩個月後再預約手術。而母貓的發情週期較短,平均發情時間是6到8天,不到3週就會發情一次。因此建議發情症狀消退後,就可以盡快安排手術 。當然,在某些特殊狀況下,可能有需求盡快進行手術,只要獸醫師手術經驗充足,在衡量利弊後,仍能考慮進行絕育手術,可與獸醫師進一步討論。
建議從未來過本院的動物,應至少先預約一次門診時間,讓獸醫師初步檢查並了解您家寶貝狀況,同時討論相關檢查和麻醉方案,再預約手術時間。